北大
-
减少厚度,提升催化性能!北大联手南科大,新发Angew!
研究概述 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明确的、可调的结构和能够结合多种活性位点的能力,是电催化的潜在候选材料。然而,它们固有的绝缘性质限制了电子从电极到远程活性位点的转移,导致催化…
-
北大/宁夏师大AEM:S缺陷诱导p轨道电子离域,增强光电化学水分解
在光电化学(PEC)水分解系统中,由于四电子转移,光阳极OER动力学缓慢。为了提高氧气产生效率,人们对各种半导体光电极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In2S3由于其合适的能带结构(…
-
强强联手!清华陆奇联合北大「长江特聘」,新发Angew!
将CO2电解与工业相关的阳极反应相结合,可以提高经济可行性,同时减少实际作用中的碳排放。 2025年3月29日,清华大学陆奇、北京大学徐冰君在国际知名期刊Angewandte Ch…
-
北大/宁夏师大AEM:S缺陷诱导p轨道电子离域,增强光电化学水分解
在光电化学(PEC)水分解系统中,由于四电子转移,光阳极OER动力学缓慢。为了提高氧气产生效率,人们对各种半导体光电极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In2S3由于其合适的能带结构(…
-
北大「长江学者」夏定国,AM!单层 LiCo(Ni)O2 助力富锂锰基氧化物正极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现出超过250 mAh g−1的显着可逆比容量,使其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首选。然而,其较差的倍率和循环性能面临巨大挑战。 在此,北京大学夏定国…
-
清华/北大JACS:高压原位光谱加反应性研究,探究铜表面CO覆盖率与CORR的关系
该文综合光谱和反应性对在60 bar CO压力下Cu上CORR反应进行了研究
-
北大夏定国AM:熵稳定策略增强富锂正极材料的局部结构适应性
本文采用了高熵(当构型熵大于1.5 R时可称为高熵材料)掺杂策略,以克服富锂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容量权衡问题。
-
北大/金属所Nature子刊:100%选择性!Pt-Fe/ND@G实现CO完全转化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完全暴露的Pt-Fe双金属团簇固定在缺陷石墨烯/纳米金刚石(ND@G)杂化载体上(Pt-Fe/ND@G)
-
深圳大学&北京大学AFM综述:揭示锂电池产气机制与电池安全问题
本文回顾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质的气体演化机制;总结了防止气体演化的策略
-
IF=34.035!北大郭少军教授,最新Nature Reviews Chemistry!
本文介绍了与半导体-MSA相互作用相关的基本物理化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