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对上述启示感兴趣,欢迎将个人简历发至李昊教授的邮箱:li.hao.b8@tohoku.ac.jp
课题组简介
李昊副教授于2022年起任职于日本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材料科学高等研究所(AIMR),作为课题组负责人从事材料设计与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开发研究。本课题组实验室/办公室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位于日本东北大学(靠近繁华市中心的)片平校区。
李昊于201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学系及Oden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师从反应过渡态算法创始人之一Graeme Henkelman教授)。2017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纯粹与应用数学中心(IPAM)担任访问研究员。2020-2022年初于丹麦科技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工作,师从现代催化理论鼻祖、美国工程院院士Jens K Nørskov教授。
李昊主要从事催化和材料理论推导、理论计算方法及机器学习算法开发、新型催化剂设计。至今已在杂志发表论文110余篇,包含Nature Catalysis、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dvanced Materials、ACS Catalysis等领域权威杂志。在Advanced Materials、ACS Catalysis等数十个知名杂志长期担任审稿人。2019至今被Nano Materials Science等杂志邀请担任专刊客座主编,同时为Frontiers in Catalysis杂志担任副编辑。曾获一系列国际奖项和荣誉,包括“表面科学青年学者”荣誉(美国化学年会2022)、被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评为年度最佳基础学科研究、被英国皇家化学会(RSC)旗下杂志评为年度杰出青年材料化学学者。经由斯坦福大学和爱斯维尔出版社统计,入选 2021年度世界高被引学者。曾被国外知名学府(普林斯顿、苏黎世联邦理工、慕尼黑工大、昆士兰大学、蒙特利尔理工等)和国际会议(美国化学年会、Gordon Research Seminar等)邀请作研究报告20余次。
课题组特色研究领域及成果
1. pH-电场效应耦合的微观动力学理论推导:对合金、金属氧化物、单原子等催化剂进行能源电催化(燃料电池、电解水、二氧化碳还原、合成氨等)研究。
2. (首例)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亚硝酸盐催化还原模型,并成功通过理论预测、实验验证得到高性能催化剂,对饮用水处理还原亚硝酸至100%氮气;
3. (首例)通过理论预测、实验验证设计出将亚硝酸盐100%还原得到氨气的催化剂(至今唯一一例实现100%氨气选择性催化剂)。
4. (首例)理论推导出利用电解水过程对烯烃实现常温环氧化过程。
5. 建立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法辅助新型高性能材料的研究。
6. 设计高性能材料对污水氟化物、氯化物等污染物进行高效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