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D精修到底修什么?

什么是XRD精修

XRD精修是一种通过优化模型参数来拟合实验衍射图谱,从而获取晶体结构信息的技术。其核心是Rietveld精修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衍射峰的位置、强度、形状以及背景等多个因素,以最小化模型与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

精修过程中涉及众多参数,这些参数的合理设置与优化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精修结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XRD精修中的各类参数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XRD精修技术

XRD精修到底修什么?

XDR数据相关的参数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图形参数:主要影响XRD谱图的峰形、峰位置和背景等;另外一类是结构参数:主要影响XRD谱图的积分强度

这两类参数共同决定了XRD谱图的形状和强度。

XRD精修到底修什么?

精修的目标是通过优化这一系列参数,使理论计算的谱图与实验观测的谱图尽可能接近。

(一)图形参数

2θ零点指衍射图谱在2θ方向上的整体偏移量。当实验测得的衍射峰整体向左或向右偏移时,需要调整2θ零点以使模型峰与实验峰对齐。

若2θ零点未正确校正,会导致所有衍射峰的位置出现系统性偏差,进而影响晶胞参数等结构信息的准确获取

XRD精修到底修什么?

优化方法使用已知标准样品进行校准,确保测角仪的零点准确;或者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在精修过程中,通常在精修初期,先固定其他参数,仅调整2θ零点,观察Rwp(加权残差因子)等拟合指标的变化,直至找到使Rwp值最小的2θ零点值。

仪器参数包括仪器的几何参数(如样品与探测器的距离、入射光束的发散角等)以及仪器的物理参数(如X射线的波长、探测器的分辨率等)。这些参数决定了衍射峰的形状和强度。仪器参数的不准确会导致衍射峰的形状和强度与实验数据不匹配,影响精修的准确性。

优化方法仪器参数通常需要根据所使用的XRD仪器的具体情况进行校准和优化。可以通过标准样品的衍射图谱来确定仪器参数的最佳值。

使用单色器可以去除入射光束中的Kβ产生的衍射线,避免样品的荧光射线以及样品对“白光”产生的衍射叠加在衍射图的背景上,从而得到严格单色的Kα波长产生的衍射图。

衍射峰的非对称性指衍射峰在强度分布上并非完全对称,而是存在一定的偏斜。

XRD精修到底修什么?

这种非对称性可能由晶体的微观结构、样品的制备条件或仪器的特性等因素引起。若不考虑衍射峰的非对称性,仅使用对称的峰形函数进行拟合,可能会导致拟合残差增大,无法准确描述实验数据。

优化方法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粒度。不均匀的样品会导致峰强度的波动,进而影响物相的定量分析。粒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峰形产生不利影响。

慢速扫描可以减少峰形的不对称性用于精修的XRD图谱应采用更低的扫速和步长以减小峰形的影响:扫速0.5-5°/min,步长0.02°/0.01°。对于需要高分辨率的情况,可以使用慢速扫描。

在精修过程中,可在模型中引入非对称因子或采用能够描述非对称峰形的函数(如Pearson-VII函数等),通过调整非对称参数来优化拟合效果。

背景指衍射图谱中除了衍射峰之外的连续背景信号,可能来源于样品的散射、仪器的散射、空气散射等。下图是为LaMnO3不同形貌的XRD 图谱。

其中,(a) 中可见的驼峰是无定形相的特征,而 (b) 中的杂乱背景则是纳米尺度相的特征,这是由于该尺度下衍射强度较低。(c) 为微米尺度相。

XRD精修到底修什么?

背景信号的存在会影响衍射峰的强度和形状,若背景未被准确扣除,会导致峰强度的高估或低估,进而影响结构参数的精修。 

优化方法可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试标准样品,用于校准背景扣除;常见的背景扣除方法包括多项式拟合、样条函数拟合等。

在精修过程中,可以将背景作为一个独立的参数进行优化,通过调整背景参数使模型背景与实验背景尽可能接近。

样品位移指样品在样品台上发生的位置偏移,可能导致衍射峰的整体移动。样品位移会使衍射峰的位置与理论计算值不符,影响晶胞参数等结构信息的准确获取。

优化方法在样品台上准确放置样品,避免样品表面高出台阶,同时保证样品表面的平整,平整度较差的样品的XRD图谱在高角度位置会存在明显的峰偏移

在精修过程中,可在模型中引入样品位移参数,通过调整该参数使模型峰与实验峰在位置上对齐。

样品透明性指样品对X射线的透过能力。对于半透明或透明的样品,X射线在样品中的传播路径和吸收情况与不透明样品不同,会影响衍射峰的强度和形状。若未考虑样品透明性,会导致衍射峰强度的计算值与实验值不一致,影响精修的准确性。

XRD精修到底修什么?

优化方法在精修模型中引入样品透明性参数,根据样品的实际透明性情况进行调整。

样品吸收指样品对X射线的吸收作用。不同材料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会影响衍射峰的强度。样品吸收会影响衍射峰的强度,若未考虑样品吸收,会导致峰强度的计算值与实验值不匹配。

优化方法在精修模型中引入样品吸收参数,通过调整该参数使模型峰的强度与实验峰的强度相匹配。

晶胞参数指晶体的基本单元—晶胞的几何参数,包括晶胞的边长(a、b、c)和夹角(α、β、γ)。晶胞参数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础参数,晶胞参数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晶体结构的准确性。

若晶胞参数有误,会导致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计算错误,进而影响整个精修结果。

优化方法在精修过程中,将晶胞参数作为可变参数进行优化。通过调整晶胞参数使模型峰与实验峰在位置和强度上尽可能匹配,通常需要与其他参数(如原子坐标等)联合优化。

晶粒大小和微观应力晶粒大小指晶体颗粒的尺寸,微观应力指晶体内部存在的微小应力。两者都会影响衍射峰的形状和宽度。 

XRD精修到底修什么?

晶粒大小和微观应力的存在会使衍射峰变宽,若未考虑这两个因素,会导致峰形拟合不准确。

优化方法使用标准样品测试出仪器线形,从实测线形中扣除仪器宽化的影响。利用不同波长的X射线进行测试,或利用不同衍射线计算线宽并观察其随θ角的变化规律,可以区分微观应力和晶粒尺寸两种宽化效应。

在精修模型中引入晶粒大小和微观应力参数,通过调整这些参数使模型峰的形状与实验峰的形状相匹配。通常采用Scherrer公式或 Williamson-Hall方法等来计算晶粒大小和微观应力。

择优取向指样品中的晶粒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如外力作用、晶体生长习性等)而倾向于某一特定的晶体学方向排列。下图为SnO2在不同制样过程中由于颗粒分布不良而观察到择优取向,研磨2小时后(图b)收集的数据明显更能反应材料真实的晶体结构。

XRD精修到底修什么?

择优取向会导致某些衍射峰的强度异常增强或减弱,若未考虑择优取向,会导致峰强度的计算值与实验值不一致。

优化方法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尽量减少择优取向的影响。例如,将样品磨得尽量细,避免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大力压紧,样品成形尽可能松一些,制样过程中可以掺一些玻璃粉或加一些胶钝化样品的棱角。

在精修模型中引入择优取向参数,如球谐函数模型等,通过调整择优取向参数使模型峰的强度与实验峰的强度相匹配。

(二)结构参数

晶胞中每个原子坐标指晶胞中每个原子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坐标(x、y、z)。

XRD精修到底修什么?

原子坐标决定了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键长、键角等几何参数,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关键信息。若原子坐标不准确,会导致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计算错误。

优化方法在精修过程中,将原子坐标作为可变参数进行优化。通过调整原子坐标使模型峰与实验峰在位置和强度上尽可能匹配,通常需要与其他参数(如晶胞参数等)联合优化。

温度因子描述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的幅度大小。温度因子越大,表示原子振动越剧烈。温度因子影响原子的散射因子,进而影响衍射峰的强度。若温度因子不准确,会导致峰强度的计算值与实验值不匹配。

优化方法在精修模型中引入温度因子参数,通过调整温度因子使模型峰的强度与实验峰的强度相匹配。温度因子可以是各向同性的(即原子在各个方向上的振动幅度相同),也可以是各向异性的(即原子在不同方向上的振动幅度不同)。

位置占有率指某个特定位置上被特定原子占据的概率。在一些晶体结构中,可能存在部分占据的情况,即某个位置上并非完全被一种原子占据。

XRD精修到底修什么?

位置占有率影响原子的散射贡献,进而影响衍射峰的强度。若位置占有率不准确,会导致峰强度的计算值与实验值不匹配。

优化方法在精修模型中引入位置占有率参数,通过调整位置占有率使模型峰的强度与实验峰的强度相匹配。

标度因子用于调整模型衍射图谱的整体强度,使其与实验衍射图谱的强度相匹配。标度因子影响整个衍射图谱的强度水平。若标度因子不准确,会导致模型图谱与实验图谱在强度上无法对齐。

优化方法在精修过程中,将标度因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参数进行优化,通过调整标度因子使模型图谱与实验图谱在强度上尽可能接近。

总结

XRD是一种基础但强大的工具,通过合理的XRD图谱采集,再到合理设置和优化图形参数和结构参数,可以显著提高XRD图谱精修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取晶体结构信息。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优化样品制备、校准仪器、选择合适的狭缝条件、调整扫描速度、使用石墨单色器、优化背景扣除方法参数等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仪器参数和实验操作等因素对XRD图谱的影响

同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以提高XRD图谱的质量和精修结果的准确性。

随着XR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精修软件的不断改进,XRD精修也在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