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报道!他,师从唐勇院士,武大「国家级青年人才」,联合本校“90后”教授,新发Angew!

末端芳基炔烃未活化烷基碘化物的还原加氢烷基化反应,为合成1, 2-二取代的Z-苯乙烯提供了一种直接且模块化的途径。

2025年4月1日,武汉大学戚孝天、朱俊在国际知名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题为《Halogen-Atom Transfer Enabled Z-selective Styrene Synthesis via Dual Cobalt and Photocatalysis through Coupling of Unactivated Alkyl Iodides with Terminal Arylalkynes》的研究论文,Anxiang Huang、Zhao Liu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戚孝天、朱俊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首次报道!他,师从唐勇院士,武大「国家级青年人才」,联合本校“90后”教授,新发Angew!
戚孝天,武汉大学教授,独立PI。2013年6月在重庆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7年6月在重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蓝宇教授。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刘鹏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初加入武汉大学开展独立科研。
戚孝天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与计算有机化学,致力于通过理论计算研究过渡金属促进的自由基偶联过程。目前在Nature(二作),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被正面引用2100余次
首次报道!他,师从唐勇院士,武大「国家级青年人才」,联合本校“90后”教授,新发Angew!
朱俊,武汉大学教授。2010年6月在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2015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师从唐勇院士。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勇院士团队担任助理研究员。2016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加入武汉大学。2020年11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
朱俊教授主要从事过渡金属催化、不对称催化、生物质转化等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Nat. 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十数篇。
首次报道!他,师从唐勇院士,武大「国家级青年人才」,联合本校“90后”教授,新发Angew!
在本文中,作者通过钴催化成功实现了Z-选择性苯乙烯的高效合成,该反应在温和条件下进行,无需过量的金属末端还原剂。
对于多样化的复杂结构,反应能够实现优异的Z/E比和良好甚至优秀的收率,并且对多种官能团表现出优异的兼容性。通过一锅法两步序列高效合成了几种顺式高烯丙基醇,展示了该反应的一种潜在应用。
对照实验强有力地支持卤素原子转移(XAT)过程是生成碳自由基的关键。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表明,催化体系涉及Co(II)/Co(III)循环,而在自由基捕获过程中,Co(II)催化剂与烯丙基自由基之间的立体排斥是控制Z/E选择性的主要因素。
这种方法是将光XAT与钴催化的末端芳基炔烃与未活化烷基碘化物的还原偶联合并的第一个例子。
首次报道!他,师从唐勇院士,武大「国家级青年人才」,联合本校“90后”教授,新发Angew!
图1:机理实验
首次报道!他,师从唐勇院士,武大「国家级青年人才」,联合本校“90后”教授,新发Angew!
图2:理论计算与反应机理
综上,作者开发了一种通过光诱导卤素原子转移和钴催化实现的高效Z-选择性还原烷基化反应,用于合成1, 2-二取代的Z-苯乙烯。
该反应在温和条件下进行,无需过量的金属还原剂,具有广泛的官能团耐受性和优异的Z/E选择性。
该研究成功实现了在温和条件下钴催化的高Z选择性还原烷基化反应,为合成1,2-二取代的Z-苯乙烯提供了一种高效、可持续的方法。
本成果不仅丰富了有机合成方法学,还为合成复杂生物活性分子和材料提供了新的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Halogen-Atom Transfer Enabled Z-selective Styrene Synthesis via Dual Cobalt and Photocatalysis through Coupling of Unactivated Alkyl Iodides with Terminal Arylalkynes. Angew. Chem. Int. Ed. (2025).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01630.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5天前
下一篇 5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