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高价值的下游产品,如聚丙烯、环氧丙烷和丙烯腈。其中,氧化钴(CoOx)基丙烷脱氢(PDH)催化剂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然而,Co价态的不确定性对其性能的提高提出了挑战。基于此,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巩金龙教授和天津大学裴春雷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等人研究了钴/铈(Co/Ce)基催化剂中存在的复杂氧化物支持相互作用,并研究了PDH过程中Co物种的邻近依赖价态的关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由CoOx-CeOx合作界面稳定的Co2+,而不是金属Co0,是PDH的原因。
在1Co/20CeAl条件下,丙烯的时空收率(STY)超过0.57 mol C3H6/gCo/h,丙烯选择性高达86%,比1Co/Al催化剂(0.22 mol C3H6/gCo/h)提高了约2.6倍。动力学研究表明,邻近依赖的氧化物-载体相互作用调节了Co0/Co2+比率,导致速率决定步骤(RDS)从1Co/Al中的第一个C-H键激活转变为1Co/20CeAl中的第二个C-H键激活。这种邻近诱导的丙烯生成速率的增强,强调了Co2+物种在促进丙烷高效脱氢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突出了利用氧化物-载体相互作用来优化催化性能。

相关工作以《Proximity-Dependent Oxide-Support Interactions in Cobalt/Ceria-Based Catalysts for Propane Dehydrogenation》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ACS Catalysis》上。

巩金龙,2010年起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教育部低碳能源化工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国家首批“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础前沿类)首席科学家。先后入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FRSC)、中国化工学会和中国化学会会士。2021年和2023年分别当选为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和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2024年任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主要从事能源化工、多相催化应用基础研究,在绿色氢能、烷烃脱氢、CO2转化与利用、薄膜材料制备等领域取得系统研究进展。

裴春雷,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多相催化反应工程;粉体颗粒及多相流技术的基础研究;多尺度计算模型开发及在颗粒多相流工艺中的应用研究;高性能计算(HPC)、数据分析及可视化设计。
作者采用序浸渍法制备了xCo/yCeAl催化剂,其中x表示Co相对于yCeAl的重量百分比,y表示Ce相对于γ-Al2O3的重量百分比。所有催化剂中都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与钴相关的衍射峰,表明CoOx在催化剂表面有显著的分散。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图像显示,晶格间距为0.21 nm和0.31 nm,分别对准CoO(200)面和CeO2(111)面。元素映射表明,CoOx被锚定并高度分散在CeO2纳米颗粒上。在1Co/Al催化剂中引入CeOx后,Co2+含量从32.5%显著增加到40.1%。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导致Co-O和Ce-O键特征的改变,突出了xCo/yCeAl催化剂的氧化物组分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

图1.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对比1Co/Al催化剂,xCo/20CeAl催化剂的丙烷转化率显著提高。随着Co含量的增加,xCo/20CeAl催化剂的丙烷转化率逐渐提高。在反应第5分钟时,1Co/20CeAl催化剂丙烯生成速率达到最大,为8.1 mmol C3H6/gcat/h,失活速率常数为0.45 h-1。在用Co质量归一化后,1Co/20CeAl的丙烯STY约为0.57 mol C3H6/gCo/h,约为1Co/Al的2.6倍(0.22 mol C3H6/gCo/h)。当Co负载量提高到2 wt%时,与1Co/20CeAl相比,2Co/20CeAl表现出较差的丙烯选择性。在整个循环测试过程中,1Co/20CeAl催化剂保持了高达86%的丙烯选择性,而丙烷转化率仅略有下降。即使经过循环测试,CoOx颗粒仍锚定并高度分散在CeO2纳米颗粒上。

图2.xCo/yCeAl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图3.氧化物-载体相互作用对Co物种化合价的影响
随着CoOx与CeOx之间距离的减小,反应性能提高。1Co/20CeAl催化剂的氧化物距离最近,在各种混合模式下,第5分钟丙烯的生成速率为8.1 mmol C3H6/gcat/h。当CoOx和CeOx之间的距离减小时,与Co3+转化为Co2+和CeOx的还原相关的还原峰向较低的温度移动。在反应条件下预处理5 min后,XPS光谱显示,随着CoOx和CeOx之间距离的减小,Co2+含量逐渐增加,表明了Co2+含量与丙烯生成速率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氧化物-载体相互作用与活性Co2+位点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图4.氧化物-载体相互作用的调节
1Co/Al和1Co/20CeAl对丙烷的压力依赖性相似,分别为1.23和1.21。1Co/Al的值为0.02,而1Co/20CeAl的值为-0.49,表明RDS从1Co/Al上的第一个C-H键激活转变为1Co/20CeAl上的第二个C-H键激活。这种距离的减少逐渐增强了氧化物-载体相互作用,稳定了更多的Co2+物种,并导致RDS从第一个C-H键激活转变为第二个C-H键激活。结果表明,丙烷在1Co/20CeAl上的初始生成温度为436 ℃,明显低于1Co/Al(471 ℃)和20Ce/Al(509 ℃)。1Co/20CeAl的表观活化能为138.3 kJ mol-1,明显低于1Co/Al的155.7 kJ mol-1和20Ce/Al的216.4 kJ mol-1,进一步证实了氧化物-载体相互作用对催化性能的积极影响。

图5.动力学机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