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因其增强的柔韧性和降低的界面电阻而成为固态钠金属电池(SMB)的突出候选者。然而,其性能受到室温下Na+电导率低、离子输运性质无序和界面不稳定的限制。

在此,南开大学焦丽芳、金婷等人将聚丙烯腈(PAN)纤维上的三维(3D)互连铜金属有机框架(Cu-MOF)引入聚环氧乙烷(PEO)基SPE中,以构建复合电解质(PPNM)。Cu-MOF的开放金属位点(OMS)与Na+竞争,有效地与PEO中的TFSI–阴离子和氧原子配位,从而减少浓差极化,削弱Na+-O结合强度,促进Na+迁移。
基于此,PPNM电解质在室温下表现出优异的离子电导率(1.03×10-4 S cm-1)和较高的Na+转移数(0.58)。Cu MOF对TFSI阴离子的强锚定促进了富含无机物(NaF和Na3N)的正极电解质界面(CEI)和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层的形成,增强了双重界面稳定性。Na3V2(PO4)3@C/PPNM/Na全电池在200 mA g–1下实现了2000次循环的稳健循环性能。

图1. 理论分析
总之,该工作成功设计了一种具有 3D 连续 Na+ 传输网络的复合电解质 PPNM。研究显示,Cu-MOF中的OMS与Na+竞争,有效地与PEO中的TFSI−阴离子和氧原子配位。 该种协调促进了 Na+ 的快速运输,从而能够精确控制钠离子迁移途径和阴离子行为。 受限阴离子分解形成均匀且坚固的富含NaF/Na3N的CEI/SEI层,有效阻止钠枝晶生长和界面渗透,从而实现有效的双界面调节。
基于此,钠对称电池表现出卓越的稳定性,可连续运行约 1000 小时而不会出现短路。 当配备各种正极时,组装的全电池显示出高倍率性能和长循环稳定性。 因此,该项工作为 MOF 改性 PEO 基 SPE 的组成和结构设计开辟了创新的可能性,推动了固态金属电池技术的发展。

图2. 电池性能
Competitive Coordination and Dual Interphase Regulation of MOF‐Modified Solid‐State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High‐Performance Sodium Metal Batteri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5 DOI: 10.1002/anie.202423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