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实用的水系锌金属电池(ZMBs)技术指标对于支持安全的大规模储能至关重要。然而,实现Ah级水系ZMBs在高质量负载和大面容量下的真实性能展示仍是关键挑战,而这正是水系ZMBs实现工业应用的关键。
2025年4月2日,中南大学刘哲轩、方国赵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Bilateral in-situ functionalization towards Ah-scale aqueous zinc metal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Yexin Song为论文第一作者,刘哲轩、方国赵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刘哲轩,中南大学讲师。2019年与2024年于中南大学分别获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导师:梁叔全教授、方国赵教授。毕业后进入中南大学任教。
刘哲轩讲师主要从事水系锌基二次电池,生物质衍生碳材料,电化学界面质荷传输方面的研究,以一作/通讯作者在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十篇,授权专利多项。
方国赵,中南大学教授,博导。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项目、湖南省优青基金项目、中南大学创新驱动计划等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
方国赵教授主要从事低成本储能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以一作/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Angew. Chem.,Adv. Mater.,Sci. Bull.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1篇入选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入选热点论文15篇,ESI高被引论文36篇,总引用1万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6项。连续多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交叉学科、材料学科)、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双边原位功能化策略,以应对水系ZMBs在高质量负载和大面容量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通过有机钠盐电解液添加剂的定向吸附和原位分解,形成了Zn负极梯度界面,避免了电解液状态波动和正极溶解带来的影响,实现了Ah级软包电池中均匀的大容量沉积/剥离。
正极界面也通过电解液添加剂进行了原位改性,不仅促进了离子嵌入,还通过在界面处的吸附抑制了正极溶解,从而实现了高负载稳定性。因此,扣式电池在2 A g-1下维持了4000次以上的循环,与同类电池相比,循环稳定性更加优越。
更重要的是,Ah级软包电池可维持超过680个循环,累积容量高达319.6 Ah。这项工作为设计实用的Ah级ZMB软包电池提供了技术路线。
综上,作者提出了一种双边原位功能化策略,通过在Zn负极表面形成梯度界面和在正极表面进行原位修饰,解决了水系锌金属电池在高质量负载和大面容量下的性能挑战。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有机钠盐添加剂,实现了Zn负极的均匀大容量沉积/剥离,并抑制了正极溶解,显著提高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率。
该研究成功实现了Ah级软包电池在大面容量和高负载条件下的稳定循环。这一成果为设计实用的Ah级水系锌金属电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对于推动水系锌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