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电力驱动的水电解受到析氧反应(OER)缓慢动力学限制。NiFe基氢氧化物被认为是针对OER的有前景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但需要深入了解特定位点铁掺杂的作用。
2025年4月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Yan Liu、安徽工业大学曾杰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了题为《Role of Site-Specific Iron in Fe-Doped Nickel Hydroxide Toward Water Oxidation Revealed by Spatially Resolved Imaging at the Single-Particle Level》的研究论文。
在本文中,作者利用空间分辨原位单粒子成像技术,确定了单晶NiFe基氢氧化物边缘位点在OER中的关键作用。
在二维(2D)Ni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单晶上,实现了Fe在特定边缘或平面位点的电位驱动掺杂。空间分辨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成像表明,掺杂Fe的边缘位点主导了OER的活性,而不是掺杂铁的平面位点。
单粒子原位拉曼光谱成像用于监测边缘和平面位点的演变,揭示了Fe的掺杂阻碍了Ni的氧化。
此外,空间分辨18O同位素标记实验表明,Fe掺杂阻碍了Ni LDH与电解液之间的氧交换,促使部分活性位点从Ni转向Fe。
结合理论计算,边缘处掺杂Fe的Fe-O桥–Ni位点有助于增强Ni LDH的OER活性,而由Fe渗入平面诱导的O空穴(NiNiFe)位点则对OER性能不利。
本工作为理解单粒子水平上的特定位点提供了直接的光谱证据,并指导了最优电催化剂的合理设计。
Role of Site-Specific Iron in Fe-Doped Nickel Hydroxide Toward Water Oxidation Revealed by Spatially Resolved Imaging at the Single-Particle Level. J. Am. Chem. Soc. (2025),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