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亚纳米尺度上的结构-活性相关性仍然是催化 科学中的一个关键挑战。在电催化过程中,动态结构演变驱动晶体和电子自由度之间的模糊纠缠,从而掩盖了活性起源。
2025年3月30日,北京科技大学 康卓、 张跃 在国际知名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题为《 Updating the sub-nanometric cognition of reconstructed oxyhydroxide active phase for water oxidation 》的研究论文。
在本文中,作者研究了镍基模型预催化剂(Ni(OH) 2 、NiS2 、NiSe2 、NiTe)的结构演变。通过原位技术与理论计算,详细描述了它们在水氧化过程中的催化活性状态。
作者揭示了NiO6 单元的亚纳米级结构差异,在重构的活性相NiOOH中,其由预催化剂 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几何结构(键长)和电子结构(共价性)共同决定。
这种对称性破缺的活性单元诱导了NiOOH中p 和d 轨道之间的微妙平衡,进一步调节了催化中间体的构型和机制,从而提高了催化性能。
图1: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图2:理论计算与机理分析
图3:OER路径验证和碱性水电解评估
Sun, Y., Xie, Y., Chen, X. et al . Updating the sub-nanometric cognition of reconstructed oxyhydroxide active phase for water oxidation. Nat. Commun., (2025 ).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