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高效稳定的非均相催化 剂用于氧化剂的连续活化,对于缓解全球水资源危机至关重要。
2025年3月28日,重庆大学陈飞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俞汉青 在国际知名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题为《 Dynamic in-situ reconstruction of active site circulators for photo-Fenton-like reactions 》的研究论文。
在计算预测的指导下,研究团队通过合成一种具有增强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改性石墨相氮化碳实现了这一目标。其固有活性通过在光反应过程中使用I– /I3 – 氧化还原介导体系进行动态原位重构而进一步增强。
特别地,这种重构后的催化剂展示了至少30次再生循环能力,同时保持了高净化效率。通过理论计算,结合半原位XPS和电化学分析,阐明了高碘酸盐官能化活性位点原位重构的机制。通过成功的生物实验,证明了该体系去除难降解污染物的能力。
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影响通过电耗量每降低一个数量级所需的电量(EE/O)指标和生命周期评估(LCA)进行定量评估,确认系统在现实世界场景中的可扩展性和适用性 。
这种双位点约束的层间插入以及可控的原位催化剂重构实现了光催化剂的持久稳定性,为可持续催化水净化技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图1:催化剂合成方法与电荷密度分布图
图2:催化剂降解效率对比
图3:光谱表征
Bai, C., Yang, F., Duan, P. et al . Dynamic in-situ reconstruction of active site circulators for photo-Fenton-like reactions. Nat. Commun. , (2025 ).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