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科学的研究中,晶体表面的切割与超晶胞的构建是模拟和计算的关键步骤。本文将以Cu (111)晶面为例,详细介绍如何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切割金属晶体表面,进而构建超胞和真空层。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用户,本文都将为你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
1.导入Cu晶体结构
1)打开Materials Studio,从菜单栏中选择File > Import…。

2)在弹出的Import Document对话框中,打开Structures>metals>pure-metals>Pt.msi,左键双击这个结构,或点击下方“打开”导入金属Cu的晶体结构。

3)这时,在MS界面中就会显示出Cu的结构,此时,Cu的显示方式是“交叉的十字线”。

4)改变显示方式,在用鼠标右键打开Display Style,在Atom中改成Ball and stick模式。

2.构建晶体表面
1)从菜单栏中选择Build > Surfaces > Cleave Surface,打开Cleave Surface对话框。

2)在Cleave plane (h k l)中,默认的面为(-1 0 0)面,根据需要可以自定义修改,这里我们输入1 1 1。(注意:每个数字需要用空格隔开。)

3)这时会发现,在Cu的晶体结构中,多了一个蓝色的虚线框,其中U和V就是后续表面结构的a轴和b轴,其所在的平面就是(1 1 1)面。

4)设定好晶面后,点击下方的Cleave,在MS中会多出一个名为“Cu(111).xsd”的文件,这个就是切出的表面。

5)点击Cleave后,构建的表面只有一个原子层,怎么调节呢?
3.调整切割表面的位置和厚度
在Cleave Surface对话框的Position选项卡中,调整Top和Thickness参数:
1)Top可以调节表面模型中的暴露面,在金属单质中,暴露面都是同一种金属,所以,这里不用去调节
2)Thickness可以调节表面模型中的原子层的层数(这里可以设置小数,也可以设置整数)

4. 建立真空层
为了进行表面计算,通常需要在表面上方建立真空层,以避免周期性镜像的相互作用。
1)从菜单栏中选择Build > Crystals >Build Vacuum Slab…,打开Build Vacuum Slab Crystal对话框。

2)在Vacuum Slab选项卡中, Vacuum thickness可以设置真空层的厚度,一般要大于10 Å,这里我们设置15 Å。

3)点击Build,表面结构就会变成三维周期性了。

4)在最上面也有一层原子,这是不是建错了呢?不是,最上面一层是结构周期性显示的原因,不影响表面结构计算。

5)打开Display Style对话框,在Lattice选项卡中,将Style从Default更改为Original,上层原子就不显示了。

5. 构建超胞
1)从菜单栏中选择Build > Symmetry >Supercell,打开Supercell对话框。

2)设置超胞范围为4×4×1(对于表面模型,只需要在a和b两个方向扩胞就行),点击Create Supercell按钮,生成包含16个初始单位晶胞的超晶胞结构。

6. 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切割了Cu的(1 1 1)表面,并构建了真空层和超胞。这些操作为后续的表面计算和模拟奠定了基础。Materials Studio的强大功能使得这些复杂的操作变得简单易行,极大地提高了研究效率。
益于理论计算化学的快速发展,计算模拟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的运用日益广泛而深入。科研领域已经逐步形成了“精准制备-理论模拟-先进表征”的研究模式,而正是这种实验和计算模拟的联合佐证,更加增添了论文的可靠性和严谨性,往往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华算科技已向国内外1000多家高校/科研单位提供了超过50000项理论计算和测试表征服务,部分计算数据已发表在Nature & Science正刊及大子刊、JACS、Angew、PNAS、AM系列等国际顶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