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清洁电能活化惰性化合物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有机电合成中,均相氧化还原介质(RMs)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平台。
然而,在原位条件下理解还原剂的电子结构、电极表面的电子传输过程以及基底吸附-脱附动力学仍然具有挑战性。
2025年3月19日,东北大学李文豪、广西师范大学唐海涛、清华大学王定胜在国际知名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了题为《Phosphorus-Doped Single Atom Copper Catalyst as a Redox Mediator in the Cathodic Reduction of Quinazolinones》的研究论文。
在本文中,作者合成了一种具有CuN3P1微配位结构的Cu单原子催化剂(SAC,命名为Cu-N-P@NC),并将其作为独特的阴极氧化还原介体。将磷原子引入到配位体系中,可以调节SAC的电子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优化催化剂-底物吸附-脱附动力学并加速电化学反应。
利用异质SAC策略,实现了惰性喹唑啉酮框架的新型电还原耦合开环反应。Cu-SAC表现出异常高的催化活性和底物兼容性,并且能够在克级规模的生产中平稳运行。
此外,作者还将SAC应用于修饰11种天然产物分子。将微协调环境调控与理论吸附模型相结合,阐明了电极-反应中间体-底物相互作用对反应动力学和催化效率的显著影响,这对于均相氧化还原介质来说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壮举。
该方法为提高有机电合成反应的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为机理研究提供了关键见解。
Phosphorus-Doped Single Atom Copper Catalyst as a Redox Mediator in the Cathodic Reduction of Quinazolinones, Angew. Chem. Int. Ed., (2025),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05085.
【高端测试,找华算】🏅 同步辐射 全球机时,三代光源,随寄随测!最快一周出结果,保证数据质量!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