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一作!10 C,超过6000次!华科大黄云辉/姚永刚,Joule!

硕士生一作!10 C,超过6000次!华科大黄云辉/姚永刚,Joule!

硬碳通常通过热固性塑料或生物质的碳化获得,具有无序的微观结构和丰富的纳米孔,展现出超过300 mAh/g的高比容量。然而,硬碳在低电位下(<0.1 V)的钠离子嵌入和孔隙填充虽然贡献了主要容量,但也引发了钠枝晶生长和电解液分解等严重的安全问题,并限制了其倍率性能。

另一方面,软碳通过低温碳化热塑性材料和石墨化有机物(如沥青)获得,展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安全性,但比容量较低(<200 mAh/g)。因此,当前碳负极材料在同时实现高比容量、优异倍率性能和高安全性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

硕士生一作!10 C,超过6000次!华科大黄云辉/姚永刚,Joule!

在此,华中科技大学姚永刚、黄云辉,武汉大学方永进,浙江大学朱书泽等人提出了一种动力学解耦碳化策略,专门用于钠离子电池的碳负极。该过程包括700°C下的热解(1小时)和快速高温加热(1950°C,22秒),可高效去除杂质,实现快速碳结晶,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石墨化,并将能量消耗降低约80%。硕士生程志恒和博士后张豪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所得扩展碳(EC)展现出更大的晶粒尺寸和扩展的层间距,从而实现了更高的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以及超过6000次循环的长循环稳定性。机理研究表明,EC在2-0.01V的宽插层电位范围内无钠聚集现象,支持扩展层和易插层,从而实现高容量、快速充电和稳健的稳定性。

硕士生一作!10 C,超过6000次!华科大黄云辉/姚永刚,Joule!

图1. SC、HC和EC的电化学性能

总之,该工作通过动力学解耦碳化策略,成功开发出具有扩展层间距、更大晶粒尺寸和高sp²碳比例的扩展碳(EC)。该策略通过理论计算和机器学习辅助优化,实现了对碳负极材料微观结构的精确调控。作者特别设计了低温热解与快速高温加热相结合的工艺,以精细调控杂质去除、诱导晶粒生长并避免层间距收缩,同时显著降低能量消耗。在机器学习的指导下,快速全局优化得以实现,这对于筛选具有理想电化学性能的碳材料起到了关键作用。

基于此,扩展碳(EC)负极展现出高容量(0.2 C倍率下为310.6 mAh/g)、卓越的倍率性能(10 C倍率下为234.8 mAh/g)和长期循环稳定性(在10 C倍率下超过6000次循环),显著优于当前的硬碳和软碳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和原位表征(XRD和ssNMR)揭示了EC在2到0.01 V的宽电位范围内实现钠离子插层而无钠金属聚集的现象,这归因于其扩展的层间距,使得钠离子能够轻松插层,从而实现快速充电和长循环寿命。

因此,该工作提出的动力学解耦碳化策略为设计、合成和筛选具有理想微观结构的碳负极材料提供了一种精确、可编程且节能的途径。

硕士生一作!10 C,超过6000次!华科大黄云辉/姚永刚,Joule!

图2. 动力学解耦碳化的规模化生产前景

Interlayer-expanded carbon anodes with exceptional rates and long-term cycling via kinetically decoupled carbonization, Joule 2025 DOI: 10.1016/j.joule.2024.101812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3:59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4: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