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设计出高效的圆偏振光源,急需制备出同时具有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和大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的手性无铅金属卤化物。
然而,由于手性材料中的电偶极矩(μ)和磁偶极矩(m)不匹配,PLQY和glum之间存在权衡。
2025年2月10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徐亮金、南开大学龙官奎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Stepwise amplification of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in indium-based metal halides by regulating their structural dimension》的研究论文,Cui-Mi Shi为论文第一作者,徐亮金、龙官奎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徐亮金,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2010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获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学位(导师为陈忠宁研究员),毕业后留所担任助理研究员,2017-2020年先后在沙特阿普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州里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晋升为研究员。
徐亮金的研究方向为金属簇合物,钙钛矿,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龙官奎,南开大学研究员,国家级青年人才。2009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保送至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陈永胜教授)。随后在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关乃佳/陈永胜教授)、多伦多大学(Edward H. Sargent教授)和南洋理工大学(高炜博/Cesare Soci教授)从事博士后工作,2020年加入南开大学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龙官奎的研究方向为手性钙钛矿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研究,钙钛矿手性超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Nat. Photon.、Nat. Rev. Mater.、 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dv. Energy Mater.、和Laser Photon. Rev.等国际知名期刊。
在本文中,作者解决了这一矛盾,并通过结构尺寸调控开发了高效的圆偏振发光(CPL)发射器。
通过调节手性有机阳离子的尺寸和极化,并采用级联阳离子插入策略,研究人员构建了0维(0D)、1维(1D)和3维(3D)基于铟(In)的手性金属卤化物。这些杂化材料表现出具有接近单位PLQY的自陷激子发射,而随着结构维度从0D增加到3D,|glum|指数级地从10-3增加到近10-1,最高|glum|达到0.89×10-1。
结构分析和理论计算表明,结构维度的增加促进了螺旋结构的形成并增大了磁转变偶极矩,从而改善了CPL性能。
本研究为灰度与结构维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将促进高效CPL活性材料的实际应用。
图1:CPL性能优化策略
图2:R/S-0DIn的结构分析和光物理性质
图3:R/S-0D的结构分析和光物理性质
图4:R/S-1D和R/S-3D的结构分析和光物理性质
图5:增强CPL性能的机制分析
综上,作者通过调节手性有机阳离子的大小和极化特性,并采用级联阳离子插入策略,构建了0维(0D)、1维(1D)和3维(3D)的基于In的手性金属卤化物,实现了高效圆偏振发光(CPL)性能的调控。
研究发现,随着结构维度从0D增加到3D,这些金属卤化物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接近100%,而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呈指数增长,最高达到0.89×10-1,其综合性能指标(FOM)达到0.79×10-1,均为目前已报道的最高值。
本成果不仅解决了高PLQY与大glum之间的矛盾,还阐明了结构维度与CPL性能之间的关系,为设计高效CPL材料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该研究开发的高效CPL材料在3D显示、量子计算、自旋电子器件和信息存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Shi, CM., Lu, H., Wang, JY. et al. Stepwise amplification of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in indium-based metal halides by regulating their structural dimension. Nat. Commun., (2025).